温馨提示

1、交易前请仔细核实商家真实资质!如发现非法商家,欢迎广大网民举报,举报电话:4000-999-800。

2、提供免考、代考、办证均是违法行为,请不要相信。

3、该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,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,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,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。

4、在签订合同或相关协议之前,任何要求预付定金、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,谨防上当受骗!

详情描述

中医脉诊学-基础知识汇总


一、脉的形成

人体血液在全身运行,周流不息,心脏之收缩将大量新鲜血液,输送到全身各部组织器官,机体末梢血液回流于静脉,复入心脏,周而复始,如环无端。

脉搏的形成就是由于心脏的收缩,左心室将血液排送到动脉血管内,冲击血管壁所引起的波动,这一波动现象正是中医所称之脉象,以此作为诊察人体内五脏六腑病情的依据。

如素问·五藏生成篇中曰:“心之合脉也”,又曰:“诸血者皆属于心”,素问·脉要精微论中又曰:“夫脉者,血之府也”,素问·六节藏象论曰:“心者,生之本,神之变也,其华在面,其充在血脉”,

灵枢·决气篇曰:“壅遏营气,令无所避,是谓脉”。

这是说动脉血管就像隧道或堤岸一样,限制着营气血液,在一定的通道内流动,不使它向外妄行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脉。因为五脏六腑之气,皆通于脉。

如灵枢·脉度篇中曰:“阴脉荣其藏,阳脉荣其腑,如环之无端,莫知其纪,终而复始,其流溢之气,内溉藏腑,外濡腠理。”

因此,当脏腑生理发生变化时,便会影响血液在血管中正常的运行,脉搏随之亦会发生变化,而形成病脉,如出现浮脉即为风邪,属表证;出现沉脉即为里证;迟脉即为寒邪;数脉即为热邪;

实脉即为实证;虚脉即为虚证等。

中国古代医家以此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,因此就形成了“脉法”。


二、脉名的分类与脉象的归类

(一)脉名的分类 历代中医有关脉名的分类很多,各家意见分歧,始终未能达到统一,显得杂乱无章,使后人难以辨认和掌握,尤其是古老的医学文献记载了许多奇异古怪的脉名,

仅从黄帝内经·素问一书中就可以找到如省客、如丸泥、如横格、如火薪然、如颓土、如偃刀等,计21种。

在难经中有关、格、复、溢的记载。伤寒论中有纵、横、逆、顺、溢等23种。有些脉名在后世医书中已经找不到了,

可能是由于脉象玄虚,不切合临床实际而被废弃了。

根据历代医学文献记载,在临床中比较实用,沿用至今的脉名仍继续保存了下来

。如晋·王叔和的脉经将脉象分为24种,五代·高阳生的脉诀分为23种,宋·陈无择的三因方分为24种,元·滑寿的诊家枢要分为30种,

元·齐德之的外科精要分为24种,明·李中梓的诊家正眼分为28种,明·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分为27种,明·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分为16种,

清·张璐的诊宗三昧分为32种,清·周学霆的三指禅分为27种,清·林之翰的四诊抉微分为28种,清·黄宫绣的脉理求真分为30种。

其中以清代的张璐提出的脉名多,为32种(清、浊二脉已被淘汰),明代的张介宾提出的少,为16种,而明代李时珍提出的27种脉名,在临床中实用、普遍。

(二)脉象的归类

前人对繁多的脉象归类很不一致,如黄帝内经素问有脉合阴阳之说;难经以浮、滑、长为阳,沉、短、涩为阴,分为阴阳两大纲


;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将脉象分为两大类,其阳脉是浮、大、数、动、滑,阴脉是沉、涩、弱;王叔和在脉经中以阴阳为总纲,以浮、滑、长为阳,沉、短、涩为阴;


李时珍以浮、沉、迟、数为四大纲;崔嘉言亦以浮、沉、迟、数为四纲;张景岳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细、大、短、长为八纲;费伯雄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、虚、实为八纲。


由此可见,古人对脉象的归类方法,多以浮、沉、迟、数四纲为准则,阴阳是总纲,其中可以包括表浮、里沉、热数、寒迟的两个阴阳对立方面,同时亦包括有力为实、无力为虚的两个对立方面。


所以,直至现在,仍以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为纲,浮、数、实为阳,沉、迟、虚为阴,总归于阴、阳两大纲。如此的脉象归类方法,是符合中医理论学说的。


现将脉象的几种归类方法简介如下:

1.阴阳归类法 类:阳(浮),如浮、洪、芤、濡、革、散脉。

第二类:阴(沉),如沉、伏、牢、细脉。


第三类:阳(数),如数、滑、动、促、疾脉。


第四类:阴(迟),如迟、缓、涩、结脉。


第五类:阳(实),如实、紧、弦、长脉。


第六类:阴(虚),如虚、短、弱、微、代脉。


2.现代归类法

类:脉象以深度为主:如浮、洪、芤、濡、微、散、革、沉、伏、牢、弱脉。


第二类:脉象以强度为主:如实、虚脉。


第三类:脉象以形态为主:如弦、紧、长、短、细、涩、滑、动脉。


第四类:脉象以速度为主:如迟、数、缓、疾脉。


第五类:脉象以节律为主:如促、结、代脉。